如果你是公司的主管,或是中階管理層,請你先確定一件事:“老闆真的想做行銷了嗎?”如果沒有確定這一點,就急著找行銷公司開會、問服務方案、甚至想要提案打動老闆——那真的不是最有效率的做法。因為說穿了,“預算這件事,還是老闆說了算。”
身為一間行銷整合公司的負責人、同時也是多個產業計畫的顧問,這幾年聽過無數次開場白是:“我們還沒有行銷預算,想看看有什麼可以建議的方式,搞不好老闆會願意投資看看。”
完全能理解中階主管的立場,也明白你們的難處。但要誠實說一句:“如果沒有資源,行銷的戰場根本打不起來;而如果老闆沒有意願,那這場仗連帳都還沒開。”
一、行銷跟預算有絕對關係。這不是負面話,而是現實。
常有人諮詢時詢問:“有沒有什麼不花錢也能做的方式?”
這就像問一間建築公司:“我們沒預算,但可不可以先蓋看看,看了覺得不錯再考慮付錢?”
當然,沒有預算不是不能做行銷。只是這時候,你走的就不是 — 廣告投放、內容創作、品牌策略鋪排….等這類需要資源推動的正規路,而是換工、互助、內容手工慢磨的遊擊打法。比如說:
- 產品換曝光:找部落客或KOL交換商品試用和分享,前提是你有市場有感的產品。
- 用內容取勝:請公司內部的人寫文章、拍影片、自己剪片、上字幕,一步步經營粉專或IG。
- 靠人脈推動:過去累積的人際關係能不能拉一點聲量?能不能用現有資源去借力使力?
這些方式可行,但效果也非常不確定,而且這條路「很慢」、「很累」、「效果不保證」。你換來的不是立即轉單的商機,而是建立存在感的可能。沒有預算,就得用更多「時間」、「創意」和「耐性」來換。但有些企業產品就在那,可能撐不過兩三年,公司就已經面臨生存危機,過了產品的時效性、新鮮感,不確定還能否生存下去!
二、老闆沒有想做,你提案一百份也沒用
另一個很常見的情況,是公司沒有專職行銷團隊,主管想推一點東西,就先找我們:「能不能先幫忙規劃一份提案?老闆如果看了覺得不錯,也許願意編預算。」
提醒一句——「老闆會被提案說服的前提,是他內心本來就有“想做”的意願。」
一個完全不認為「品牌需要經營」、「行銷有價值」的老闆,不會因為一份漂亮的提案就突然轉念。這個過程不像買一杯咖啡,是一種「價值觀」的認同。如果他的認知還停留在「東西夠好自然會有人來買」,那麼即使你請來頂級團隊幫忙構思,也很可能只是白忙一場。
不是說提案不重要,是說:“請把提案用在對的時機,對的人身上。”
▌給中階主管們的三個建議:
『你先要搞清楚老闆的底線與價值觀』:是沒預算還是不認為需要預算?這兩者差非常多。如果是後者,那你可能連戰場都還沒進去。
『不要指望行銷公司替你扮黑臉或說服上層』:我們可以協助釐清策略、簡化溝通語言、整理提案資料,但不可能取代你們內部的決策與信任基礎。
『想做零預算,就要調整目標與期待』:別說 “沒有預算,但想看能不能短時間爆紅”。那是夢想,不是規劃。行銷沒有捷徑,只有路徑。
▌戰略之前,先確認方向
我們知道很多主管是在壓力下尋找突破口,但如果你的角色是中階管理層,那你真正需要先釐清的是:『你老闆的方向、態度和底線是什麼?』
而不是一頭熱地跑來找我們:『我們什麼都沒有,但你能不能幫我們試試看?』
我們很樂意幫助你實踐品牌目標,但也需要『你確定你們真的打算上場』。
否則,我們只能給你方法,卻不能替你決定開不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