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對創業者而言,不只是名字與 Logo,更是市場信任與價值累積的象徵。
然而,許多新創在品牌成長的關鍵階段,因為忽視商標申請與保護,讓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間被他人利用甚至奪走。
本文將以 問答式 的方式,破解常見迷思,並結合真實案例,幫助創業者掌握商標布局的關鍵。
✎﹏﹏﹏﹏﹏﹏﹏﹏﹏﹏﹏﹏﹏﹏﹏﹏﹏﹏﹏﹏﹏﹏﹏﹏﹏﹏﹏﹏﹏﹏﹏﹏﹏﹏﹏﹏
Q1:為什麼創業初期就該申請商標?
許多創業者認為品牌還在起步,「先省下申請費用,等做起來再說」。
➤ 迷思澄清:這樣做的風險極高。商標採「先申請先保護」原則,如果有人搶先註冊,你不但可能失去品牌名稱,還可能被迫更換 LOGO、包裝、網址,甚至被要求下架產品。
案例一:
某手作品牌從市集起家,三年後網路爆紅。但當消費者搜尋品牌名稱時,出現的第一個結果竟是另一家商品頁,還搭配關鍵字廣告導流。追查後發現,對方早在品牌成名前就申請了商標,結果原品牌只能花大筆預算重新命名與包裝,流量與客群一夕流失。
➤ 專業建議
- 品牌名稱、Logo 一旦確定,就應立即送件申請
- 同步做商標檢索,避免撞名
- 及早註冊能節省未來的法律與行銷成本
✎﹏﹏﹏﹏﹏﹏﹏﹏﹏﹏﹏﹏﹏﹏﹏﹏﹏﹏﹏﹏﹏﹏﹏﹏﹏﹏﹏﹏﹏﹏﹏﹏﹏﹏﹏﹏
Q2:商標只要長得不一樣就安全嗎?
很多人覺得「字體換一下、加個顏色或圖案」就不算侵權。
➤ 迷思澄清:商標審查的核心不是外觀差異,而是消費者是否容易混淆。判斷依據包含:
- 讀音是否相似(例如「米可」與「米口」)
- 概念是否相近(例如都指涉同一種動物、食物、地名)
- 整體印象是否容易讓消費者誤以為有關聯
- 商品類別是否重疊或高度關聯
案例二:
一家新創公司將競品商標的字母調換順序,並改成彩色字體,但仍被判定為近似商標。理由是兩者讀音幾乎相同,且都用於同一類型服務,足以誤導消費者以為兩者有合作或關聯。
✎﹏﹏﹏﹏﹏﹏﹏﹏﹏﹏﹏﹏﹏﹏﹏﹏﹏﹏﹏﹏﹏﹏﹏﹏﹏﹏﹏﹏﹏﹏﹏﹏﹏﹏﹏﹏
Q3:不同商品分類就一定沒關係嗎?
不少人誤以為只要在不同的「國際分類」註冊,就不會侵權。
➤ 迷思澄清:若商品用途、銷售通路或消費族群高度重疊,仍有可能被判定有混淆風險。例如:
- 護膚乳液(第 3 類)與香氛皂(第 3 類不同細項)
- 咖啡館(第 43 類)與烘焙坊(第 30 類)
這些雖然在國際分類上有細節差異,但市場實際接觸的對象高度重疊,仍可能產生爭議。
✎﹏﹏﹏﹏﹏﹏﹏﹏﹏﹏﹏﹏﹏﹏﹏﹏﹏﹏﹏﹏﹏﹏﹏﹏﹏﹏﹏﹏﹏﹏﹏﹏﹏﹏﹏﹏
Q4:商標申請後就萬無一失了嗎?
➤ 迷思澄清:商標不是一次申請就永久有效。
- 使用義務:若連續三年以上未使用,可能被他人提出撤銷申請。
- 定期續展:多數國家商標有效期為 10 年,到期必須續展。
- 持續監測:市場上若有人申請近似商標,應在公告期提出異議,避免逐步稀釋品牌價值。
✎﹏﹏﹏﹏﹏﹏﹏﹏﹏﹏﹏﹏﹏﹏﹏﹏﹏﹏﹏﹏﹏﹏﹏﹏﹏﹏﹏﹏﹏﹏﹏﹏﹏﹏﹏﹏
Q5:商標申請一定要找專業顧問嗎?
不是強制,但風險自己承擔。
尋求專業顧問的好處:
- 分類精準度:商標採「尼斯分類(Nice Classification)」制度,每一類別下還有細項,若分類錯誤,即使核准也保護不到你的核心商品。
- 檢索深度:專業顧問會檢索同音、異體字、外文音譯、形似圖形,避免表面上不同、實際近似的情況。
- 異議與駁回應對:如果商標被駁回或遭異議,專業顧問可在法定期限內提出有力的答辯,引用相關案例、條文與判斷標準。
- 國際布局:跨國申請時,熟悉馬德里協定與各國法規的顧問可以節省重複送件與文件準備的時間。
✎﹏﹏﹏﹏﹏﹏﹏﹏﹏﹏﹏﹏﹏﹏﹏﹏﹏﹏﹏﹏﹏﹏﹏﹏﹏﹏﹏﹏﹏﹏﹏﹏﹏﹏﹏﹏
Q6:商標被搶註怎麼辦?
若發現有人申請或註冊了與你相同或近似的商標,不要拖延,因為異議與無效宣告都有時效限制。
➤ 可行對策:
- 提出異議(Opposition)
- 必須在公告期(通常為3個月)內提出
- 提供證據證明該商標會造成混淆或是惡意申請
- 申請無效宣告(Invalidation)
- 針對已核准的商標
- 需證明申請人惡意、或與你的商標高度近似並影響消費者判斷
- 不使用撤銷(Non-use Cancellation)
- 商標連續三年以上未在核准項目上使用,可申請撤銷
- 談判購回
- 視商業價值評估,透過法律與商務協商購回商標權
✎﹏﹏﹏﹏﹏﹏﹏﹏﹏﹏﹏﹏﹏﹏﹏﹏﹏﹏﹏﹏﹏﹏﹏﹏﹏﹏﹏﹏﹏﹏﹏﹏﹏﹏﹏﹏
Q7:商標可以一次保護到國外嗎?
➤ 可以,但方式不同,需視預算與市場規劃選擇。
- 馬德里協定(Madrid System)
- 透過一次申請,選擇多國同時送件
- 優點:程序集中、費用相對低
- 限制:必須已有本國的商標註冊或申請
- 逐國申請
- 在各國直接送件
- 優點:可針對該國法律調整策略,適用當地特殊規範
- 缺點:費用高、文件準備繁瑣
➤ 專業提醒
- 有些國家採「使用主義」(如美國),必須提交實際使用證明才會核准
- 國際商標的保護範圍與判斷標準,可能因國家而異
✎﹏﹏﹏﹏﹏﹏﹏﹏﹏﹏﹏﹏﹏﹏﹏﹏﹏﹏﹏﹏﹏﹏﹏﹏﹏﹏﹏﹏﹏﹏﹏﹏﹏﹏﹏﹏
Q8:商標與公司名稱有何不同?
➤ 公司名稱 ≠ 商標
公司名稱
- 主要作用:在公司登記與營業登記中作為法律主體的識別
- 僅在登記地具有唯一性,跨縣市或跨國可重複
- 不具備禁止他人在相同商品上使用相似名稱的法律效力
商標
- 主要作用:保護特定商品或服務的識別標誌
- 在核准的類別與商品上享有排他權
- 可透過法律制止他人在相同或近似商品上使用近似標誌
➤ 常見誤解:
許多創業者以為「公司名稱已核准=品牌安全」,但實際上,公司名稱只是登記用的法律名稱,並不等於品牌在市場上的專用權。
❝ 延伸說明:公司名稱不等於品牌使用
有些人把公司名稱登記好後,以為品牌已經受到保護。事實上,如果公司名稱只是存在於登記文件、發票、契約上,但沒有實際作為品牌標誌使用,就不算商標使用。
- 公司名稱但不作為品牌使用的例子
- 你的公司登記叫「綠芽股份有限公司」,平常做的是食品代工,但你產品上用的是別的品牌名,例如「山野好食」。
- 這時,「綠芽股份有限公司」只是企業的法律名稱,並不是商品的市場名稱,也沒有透過商標保護。
❝ 延伸說明:若未來要作為品牌使用,為什麼要申請商標?
所謂「品牌使用」,就是將該名稱或圖樣作為識別標誌,直接面向消費者出現,例如:
- 將名稱設計成 Logo,印在產品包裝上
- 放在官網首頁、產品頁作為品牌識別
- 放在廣告、社群媒體、招牌上
- 參加展覽時,名稱出現在攤位布置與宣傳品上
這些情況下,你的公司名稱已經轉換成了消費者認識產品的品牌名稱。
一旦成為品牌名稱而未申請商標,就有被他人搶註的風險,甚至導致:
- 對方要求你下架產品
- 不能再用原有名稱行銷
- 需要更換包裝、網址、廣告素材,造成高額損失
💡 簡單比喻
- 公司名稱:像是你的身分證名字,用來告訴政府「這家公司存在」
- 商標:像是你在市場上用的「藝名」或「招牌」,消費者記住你是靠它
- 如果你要靠這個名字賣東西,就要幫它「登記保護」—— 這就是商標
✎﹏﹏﹏﹏﹏﹏﹏﹏﹏﹏﹏﹏﹏﹏﹏﹏﹏﹏﹏﹏﹏﹏﹏﹏﹏﹏﹏﹏﹏﹏﹏﹏﹏﹏﹏﹏
Q9:有哪些商標申請的常見錯誤?
- 名稱過於通用或描述性
例如:「好吃蛋糕」、「優質咖啡」
✖︎ 問題:缺乏識別性,容易被認為僅描述商品特徵,而非品牌標識,因而被駁回。 - 未做全面檢索
僅在網路搜尋名稱,未使用官方商標資料庫檢索。
✖︎ 風險:忽略了同音字、異體字、外文音譯、或圖形近似的商標,導致申請被駁回或後續陷入侵權爭議。 - 忽略圖形商標
只註冊文字商標,卻沒有保護 Logo 或圖形元素。
✖︎ 結果:Logo 可能被他人搶註,即使文字不同,仍可能造成市場混淆。 - 僅註冊核心商品一類
例如服飾品牌只註冊服裝類別,卻忽略了包袋、飾品等可能的延伸品類。
✖︎ 後果:品牌延伸時遭到其他廠商搶佔相關類別,導致品牌保護斷層。 - 錯誤分類
選錯商品或服務類別,導致商標雖獲核准,但在實際經營的產品範圍內無法阻止他人使用相似標誌。
✎﹏﹏﹏﹏﹏﹏﹏﹏﹏﹏﹏﹏﹏﹏﹏﹏﹏﹏﹏﹏﹏﹏﹏﹏﹏﹏﹏﹏﹏﹏﹏﹏﹏﹏﹏﹏
Q10:創業者該如何建立商標防護網?
第一層:事前預防
- 品牌命名階段即進行商標檢索,確認名稱可用且風險低。
- 名稱與 Logo 一旦確定,立即送件申請,確保優先權。
- 規劃多類別註冊,提前鎖定未來可能發展的品類,防止跨品類侵權。
第二層:事中監測
- 定期檢查官方商標公告,追蹤是否有近似商標正在申請。
- 透過市場監測工具或專業顧問,留意競爭對手或新進品牌是否使用近似標誌、包裝或名稱。
第三層:事後應對
- 發現侵權時,立即蒐集證據(截圖、購買紀錄、發票、產品實物)。
- 在公告期內提出異議,或針對已核准的商標提出無效宣告或不使用撤銷申請。
- 必要時,與法律顧問合作啟動訴訟程序,以維護商標專用權。
創業者應該怎麼做才安全?
- 及早註冊:在品牌曝光前就申請商標,避免被搶註。
- 全面檢索:不只查名稱,連讀音、外文譯音、圖形商標都要檢查。
- 多類別布局:考慮未來跨足的品類,一次布局多分類。
- 定期監測:透過官方公報或專業顧問,監控有無近似商標申請。
- 尋求專業協助:避免因資料錯誤或分類不精準,導致申請被駁回。
多數創業者的品牌風險都發生在「覺得還早」的階段。
當你的品牌還在小規模經營時,商標成本相對低廉,但能換來長期的安心與品牌資產累積。
與其日後面對侵權、換名、重建市場的高昂代價,不如一開始就把基礎打好。
- 當品牌從單一產品線拓展到多品類時,商標的保護範圍也應同步擴張。
- 當市場競爭加劇、抄襲與仿冒盛行時,商標的監測與異議行動更要積極。
- 當品牌跨足不同國家與市場時,必須重新檢視各地的商標策略,確保在不同法律環境下都能享有相同的保護力。
商標並不是靜態的法律文件,
而是隨著品牌經營狀態與市場變化需要持續調整的「法律防護網」。
小島至造|商標諮詢與服務
對創業者而言,商標是品牌資產的基石——不僅是一個名稱或圖案的專用權,更是市場信任與品牌價值的象徵。
忽視商標保護,等同放棄品牌的長期積累;
及早布局商標,則能為未來事業築起穩固的護城河。
無論你正處於創業初期,或已經擁有多年市場經驗,
小島至造都能為你提供從商標檢索、申請、異議防護,到長期品牌保護策略的一站式服務。
專注經營你的產品與市場,
讓我們替你守護品牌的安全與價值。
📩 立即聯繫小島至造,獲取專屬的商標保護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