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做官方網站?不同產業的行銷需求、社群取代與官網好處解析

常見的品牌疑問

在品牌行銷諮詢的過程中,我最常聽到的一個問題就是:「到底要不要做官方網站?」這個問題,幾乎每個產業、不同階段的品牌主都會丟出來。有人說:「現在都流行社群經營了,粉專、IG 就夠了吧?」也有人認為:「沒有網站,就不夠專業,消費者會懷疑。」

這就像看醫生一樣,不是每個人都需要開刀。有些人只需要藥物調理,有些人做個檢查就安心,真正需要手術的人其實少數。網站的角色也一樣,它不是「必然」或「不必要」,而是「要看你現在的品牌情境、要解決的問題」。

ꚰ 舉個例子:如果你今天是個剛起步的手作甜點品牌,可能只有十幾樣產品,你真正需要的是「有人買單」與「能快速回覆訂單的工具」。這時候,建立一個臉書粉專或 Instagram 帳號,外加 Line 接單,可能就能滿足 80% 的需求。你真的需要花大錢建一個官網嗎?未必。

ꚰ 但如果你今天是做醫美、精品、法律顧問、甚至是科技新創,那就完全不同。這些產業的消費者在意的不只是「能不能買到」,而是「這家公司靠不可靠?有沒有專業度?能不能長期合作?」這時候,一個乾淨專業的官網,就像一張公司名片或門面,能大幅提升信任感。

ꚰ 再換個角度思考:官網其實不是單純的「展示櫥窗」,它是一個「資訊總倉」。社群的特性是即時互動,但內容會很快被洗掉,今天你 PO 的貼文,下週可能就被埋沒在演算法底下。消費者若想要「一次性找到完整資訊」,社群平台往往做不到。官網的存在,剛好彌補了這個缺口。

此外,在目前詐騙網站、假冒帳號橫行的時代,「有沒有官方網站」也變成一種檢驗的標準。很多消費者在網購前,第一件事就是打開 Google 搜尋「品牌名稱 + 官網」。如果沒有找到,他們就會懷疑:「這是不是詐騙?」「這家公司有沒有實體存在?」官網某種程度上,就是最直觀的信任指標。

然而,是否要做網站,還得考量產業特性與資源配置。像休閒產業,很多時候消費者只需要「找得到你」:Google Map 商家資訊、FB 粉專、電話號碼,就足以帶來訂單。在這種情況下,官網的優先順序就沒那麼高。反而經營評論、確保地圖定位正確,效果更直接。

📚 因此,問題的核心不在於「做或不做」,而是:「你的品牌目前缺少什麼?官網是不是最有效的解方?」以下,我會從不同產業與情境,逐一拆解實務面考量。

一、信任感的建立:官網是「品牌門面」

對許多產業來說,信任感是成交前的第一道門檻。特別是在高單價或專業服務領域,消費者不只是購買一個商品,更是購買「放心」與「保障」。

試想一個情境:你正在考慮接受一次價值數萬元的醫美療程。當你在網路搜尋時,如果只看到一個 Facebook 粉專,貼文內容零散,照片品質參差不齊,會不會讓你產生疑慮?即使這家診所真的有口碑,你還是可能因為缺少「門面」而卻步。相反地,若它擁有一個專業簡潔的官網,列出醫師背景、療程細節、常見問題與真實案例,就算你還沒下決定,也會覺得這是一家「有制度、有可信度」的品牌。

這種「信任的累積」不是社群貼文能完全取代的。社群的氛圍是日常、互動,但官網所營造的,是正式與專業。它像是一張企業的正式名片,或一個固定的店面。消費者在需要「安心」的時候,會習慣性地尋找官網來確認。

在精品、金融、科技、顧問、醫療等產業,這點尤其重要。對於 B2B 客戶來說,合作之前一定會搜尋對方的官網。若沒有,合作方甚至可能懷疑:「這家公司是真的存在嗎?」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許多新創公司在融資之前,第一步就是先做出一個能展現專業度的網站。

📌小結:信任感是品牌的基礎,而官網就是最直觀的信任標誌。

二、曝光與搜尋:社群 ≠ 被找到

很多品牌會說:「我有 FB 跟 IG,流量很不錯,不需要網站吧?」然而,問題是:社群的觸及率並不等於「被搜尋到」。

消費者的搜尋習慣是「先 Google 再決定」。假設一個人想找「台北永續咖啡店」,他會打關鍵字,而不是去 IG 慢慢滑。如果品牌只有社群帳號,就很容易在搜尋中缺席,因為 Google 最優先收錄與排名的,是網站而非社群平台。

再看餐飲業的例子:一家餐廳如果只依靠 FB,雖然老客戶還能透過粉專追蹤,但新客戶卻可能因為「找不到菜單、訂位方式」而流失。尤其是外國旅客,他們習慣直接 Google,並點進官網查詢資訊。如果你的品牌完全沒有網站,等於錯失了一大塊潛在客源。

科技新創的情況也類似。當企業客戶在評估合作時,最常做的事就是「打公司名稱 + 官網」。他們不會耐心滑社群,而是希望一眼看到專案案例、團隊介紹與聯絡管道。如果這些資訊沒有官網承載,很容易就被排除在名單之外。

📌小結:社群適合互動,但搜尋曝光仍然是官網的強項。沒有官網,等於少了被找到的入口。

三、品牌定位:官網是「資訊總倉」

社群的特性是即時更新,但這也帶來一個問題:內容會被時間軸快速沖刷。今天辛苦寫的一篇品牌故事,下週就沉在歷史貼文裡,難以再被消費者完整看到。

官網的價值,就在於「彙整」與「長期存放」。它是一個可以被歸檔的「品牌資料庫」,能讓消費者隨時回頭查找。舉例來說:

  • 設計師品牌:IG 貼文漂亮,但無法依系列、材質或年份來歸類。消費者若要了解品牌發展脈絡,官網的「系列頁面」能一次清楚呈現。
  • 顧問型服務業:律師、會計師或行銷顧問,經常需要展示專案案例或白皮書。若只放在社群,不但難以整理,也顯得不夠專業。但在官網上,這些內容就能條理化呈現,並透過 SEO 長期曝光。

更重要的是,官網能搭配 品牌語言、視覺系統、內容規劃,逐步塑造「品牌定位」。消費者瀏覽時,不只是看到資訊,而是進入一個品牌所建構的完整世界。這是社群難以做到的。

📌小結:官網是品牌定位的舞台,能長期累積價值,讓品牌不會隨社群演算法起伏而被淹沒。

四、實務資源配置:有時候社群更划算

當然,我並不是說所有品牌一開始就要砸錢做官網。對於早期階段的小品牌或個人創業者來說,資源配置反而更重要。

舉例來說:

  • 文創小店:初期產品只有幾款,與其花數萬元做網站,不如先上 Pinkoi 或蝦皮這類平台,搭配社群經營即可。因為早期最重要的是「現金流」與「測試市場」。
  • 觀光休閒產業:像露營區、農場,消費者通常透過 Google Map 找到,再到 FB 粉專詢問訂位。這時候,若花大錢建官網,短期回報可能有限。但當品牌要拓展到國際客群,或承接大型企業訂單時,官網才會成為必要。

因此,官網的建置時機,應該與品牌的發展階段連動。當你還在測試市場時,可以先靠社群過渡;當你需要拓展合作、提升專業度,官網才是下一步。

📌小結:沒有標準答案,只有「此刻的最佳解」。社群能當作起點,但官網是品牌成長後無可避免的一步。

官網的價值在於「清楚知道為何要做」

回到最初的問題:「到底要不要做官方網站?」
其實,真正應該問的不是「要不要」,而是「為什麼要」與「現在需不需要」。

官網的核心價值,不在於「炫耀」或「跟風」,而是在於它能否解決品牌當前的需求。

  • 如果品牌需要信任感 → 官網是門面,能馬上提升專業度。
  • 如果品牌需要曝光與搜尋 → 官網是入口,能讓更多陌生消費者找到你。
  • 如果品牌需要長期定位 → 官網是倉庫,能累積內容與價值。
  • 如果品牌資源有限 → 社群先行,等到時機成熟再建官網。

在我過去的顧問經驗裡,有些客戶過度依賴社群,結果發現:社群帳號被盜、平台觸及下降時,所有經營成果瞬間歸零。也有客戶急著砸錢做官網,但品牌定位還沒清楚,最後網站成了「漂亮但無用」的展示櫃。這些案例都提醒我們:官網不是萬靈丹,它是一個需要搭配品牌策略來操作的工具。

📚 真正有效的做法,是 先釐清品牌現況,再決定投入的工具。這就是為什麼在行銷諮詢時,我通常不會直接建議「一定要做網站」,而是先問:

  • 你現在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 你的客戶在哪裡?
  • 你的品牌想被怎麼看見?

當這些問題被釐清,答案自然就會浮現。如果此刻最需要的是信任感,那就該投資官網;如果只是要測試市場,那社群即可。

所以,官網的價值,不是 Yes or No,而是 一個隨品牌階段而改變的答案。只要你能明白「為什麼做」,那這個網站就會發揮真正的作用。

小島至造|官網設立與內容圖文服務

我們提供的不只是「網站建置」,而是一套完整的 專案式服務流程

  1. 品牌診斷與需求諮詢
    ✓ 先釐清品牌目前的階段與主要痛點。
    ✓ 判斷是否需要官網,或社群即可。
  2. 建議網站系統類別
    ✓ 電商官網、形象官網、單頁式網站。
    ✓ 依產業需求推薦最合適的平台,並協助導入。(WordPress、Shopify 等)。
  3. 內容與圖文產出
    ✓ 協助撰寫品牌文案、服務介紹、案例呈現。(授權圖片、服務SOP文字化)
    ✓ 提供設計視覺、產品攝影、排版設計。
  4. 網站建置與交付
    ✓ 專案式執行,從版型到功能完整規劃。
    ✓ 完工後交付管理權限,並提供教學。
  5. 後續優化與關鍵字佈建
    ✓ SEO 基礎設定、媒體曝光建議。
    ✓ 協助品牌建立長期搜尋能見度。

👉 我們相信:網站不是目的,而是品牌成長的工具。
讓小島至造,替你的品牌建立最適合的「官網策略」。

📞 加入 LINE 諮詢:@shima.io
📩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