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業在後疫情時代面臨雙重挑戰:一方面,國際旅遊市場逐漸復甦,需求多元且快速變化;另一方面,業者必須投入更多資源在產品開發、行銷與服務升級。然而,對多數中小型旅行社來說,這些投資往往代表高風險與沉重的成本壓力。
其實,台灣政府每年都推出多種補助計畫,涵蓋觀光、文化、經濟發展、地方創生與國際交流。這些計畫不只是「經費支持」,更是指引業者往新方向探索的政策工具。善用補助,旅行社不僅能降低成本,還能加速創新,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差異化競爭力。
以下,我們將整理四大主要補助來源,並說明旅行社如何轉化成具體的產品策略,讓補助不只是「省錢」,更是未來轉型的關鍵。
01╱交通部觀光署 — 無障礙旅遊與深度體驗補助
補助要點
- 鼓勵旅行社設計「無障礙友善遊程」,讓銀髮族、身心障礙者、行動不便旅客都能安心參與。
- 支持發展結合在地文化、特色產業的深度體驗。
策略建議
旅行社可以發展:
- 銀髮族市場:溫泉療癒行程、醫養結合旅遊。
- 輪椅友善遊程:無障礙交通工具與飯店搭配。
- 小眾深度體驗:農村慢旅、地方工藝課程。
👉 這不只是服務升級,更是對接「高齡化社會」的長期市場需求。
02╱文化部 — 國際文化交流補助
補助要點
- 支援台灣團隊與海外文化交流,包含「邀請外國團體來台」與「台灣團隊出國」。
- 涵蓋藝術、文化觀光、跨國交流活動。
策略建議
旅行社可扮演跨國交流平台:
- 接待日本團來台:設計結合台灣地方特色的文化路線,如工藝、飲食、節慶。
- 帶台灣團赴日:安排地方創生案例參訪(如山形、京都的社區振興模式)。
- 文化深度旅遊:不只是觀光,而是工作坊、共學與互動。
👉 這讓旅行社的定位不再只是「帶團」,而是跨國文化交流的策展者。
03╱經濟部 — SIIR 與地方創生補助
補助要點
- SIIR(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支持業者開發新型態服務模式,強調 ESG、數位平台、跨國合作。
- 地方創生補助:鼓勵與在地社區、產業合作,透過旅遊帶動永續循環。
策略建議
- ESG 導向旅遊:發展低碳行程、綠色交通、永續餐飲,符合國際趨勢。
- 工作假期模式:結合農村或社區,讓旅客參與地方產業。
- 台日交流:結合日本地方創生案例,形成雙向交流產品。
👉 旅行社不僅能「帶人出國」,還能做出結合教育、地方創生的創新模式。
04╱教育部與地方政府 — 青年交流與遊學計畫
補助要點
- 鼓勵青年出國遊學、參與國際交流,或邀請外國青年來台。
- 由教育部或地方政府依專案公告辦理。
策略建議
- 設計「遊學營隊」:語言學習+文化體驗。
- 跨國青年交流:與大學、青年團體合作,申請補助並承接執行。
- 學校合作:旅行社可成為學校出團的專業合作窗口。
👉 青年市場雖單價不高,但具備影響力,能與文化部、觀光署的政策形成連動。
補助是旅行社轉型的槓桿
對旅行社而言,補助絕不是「額外資源」而已。它更是一個方向指標,告訴業者 市場將走向哪裡。
- 當政府推動無障礙旅遊,我們就該思考高齡化社會的長期市場。
- 當文化部強調國際交流,我們就能將旅遊產品設計成「文化策展」。
- 當經濟部著重 ESG 與地方創生,旅行社就能往永續旅遊與跨國合作方向走。
把補助當成「槓桿」,旅行社能用更低的成本探索新市場,用更快的速度找到下一階段的差異化定位。未來,誰能最早掌握政策導向、最早行動,就可能在新一輪的市場轉型中搶得先機。
▏在小島至造,我們提供的不只是補助資訊,而是一套完整的顧問流程
- 先從一對一諮詢,釐清旅行社現階段的資源與需求。
- 再進一步診斷,判斷哪些補助計畫最適合、最有機會成功。
- 最後協助規劃申請策略,將補助與企業實際的經營方向結合。
👉 對旅行社而言,申請補助不是單一動作,而是整體轉型的一部分。
我們協助業主把握政策機會,打造專屬的創新旅遊模式,真正做到 「補助與成長同行」。
加入洽詢:官方 LINE:@shima.io
Email:[email protected]